亭 长
- 拼音
- tíng zhăng
- 注音
- ㄊㄧㄥˊ ㄓㄤˇ
- 繁体
- 亭長
亭长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亭长
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东汉后渐废。
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引证解释
战国 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秦 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 东汉 后渐废。
引《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 泗水 亭长。”
张守节 正义:“秦 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唐 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引宋•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唐•祕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亭长六人……世但知乡村之吏谓之亭长,殊不知 唐 诸司多有之。尚书省《志》云:以亭长启闭传禁约。则知三省亦有也。”
国语辞典
亭长
秦汉之制,每十里一亭,亭有长,掌理捕劾盗贼。
引《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网络解释
亭长
秦官名又称公。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
亭长的字义分解
-
亭
亭 [ tíng ] 1. 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牡丹~。 2.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 如 书亭。邮亭。岗亭。 3. 适中,均匀。 如 亭匀。 4. 正,当。 如 亭午(正午,中午)。
-
长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 如 长度。 2.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 如 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 如 特长。专长。各有所长。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 如 他长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 如 长疮。 2. 增加。 如 长知识。 3. 排行第一的。 如 长子。长兄。长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 如 长辈。长者。家长。 5. 领导人;负责人。 如 部长。校长。
亭长造句
1、, 但也能天涯海角任遨游,怡情雨亭长相伴。
2、, 虽然这些年亭长渐废,但还是有些地方保留有,在安邑正是如此。
3、, 马跳乌江,霸王自刎,小将也要捐生,是乌江的亭长劝解下来,小将这才乘舟逃回江东,隐姓埋名,悄悄地把霸王枪给传了下来。
4、, 上几任亭长相继一去不回之后,他作为最年长的老者,顺理成章的做了亭长。
5、, 当年汉高祖刘邦不过是泗上的一个亭长罢了,经过东征西讨,最终占有了天下;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四百年了,大汉气数已尽,海内鼎沸。
6、,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7、, 为完成这一任务,县令在亭长中选择合适的人,觉得刘邦会拢络人,能使劳役们听他的话,便把这一任务放在了刘邦身上。
8、, 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
9、, 怎么又是你,上次你闹出事来,若不是萧何曹参向县令大人求情,早革了你的亭长之职,怎么还不记打,竟聚众滋事成何体统!
10、, 从实际收入上看,秦代一位县令的年俸也只是数千钱,至于亭长,一年的俸钱不足数千。
亭长的相关词语
【亭长】的常见问题
-
亭长的拼音是什么?亭长怎么读?
答:亭长的拼音是:tíng zhăng
点击 图标播放亭长的发音。 -
亭长是什么意思?
答:亭长的意思是:秦汉之制,每十里一亭,亭有长,掌理捕劾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