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臣
- 拼音
-
shǐ chén
- 注音
-
ㄕˇ ㄔㄣˊ
- 近义词
- 使者 青鸟使 青鸟
使臣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使臣
旧指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
英envoy;
宋朝专管缉捕的武官。
例把林冲带来使臣房"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63e97eb16>使臣房里寄了监。——《水浒传》
英military officer;
引证解释
宋 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参见“使臣房"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63e97eb16>使臣房”。
引《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差使臣"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de11ea2ef>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 张霸 作眼,前去捕获……缉捕使臣一径来到 秋公 园上。”
身负君命出使外国的官员。
引《诗·小雅·皇皇者华》小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
《史记·张仪列传》:“﹝ 秦 ﹞愿以甲子合战以正 殷紂 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唐•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开元 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
清•王韬 《使才》:“使臣以忠诚外结异国之知内为朝廷耳目之寄诸国有意外大事立即奏闻,其职綦重焉。”泛称皇帝所派遣负有专门使命的官员。
引《后汉书·张酺传》:“张酺 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
宋•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护幸而免焉。”
清•孙枝蔚 《句容遇牙含章请题二颜公祠》诗:“身作使臣岁復岁,生死何曾闻金鑾。”
国语辞典
使臣
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
引《左传·成公二年》:「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
宋朝称专管缉捕罪犯的武官。
引《水浒传·第八回》:「且说两个防送公人把林冲带来使臣房里寄了监。」
《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即时差缉捕使臣马翰跟三日内要捉钱府做不是的贼人。」宫廷的乐官。
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淳熙间德寿宫龙笛色使臣四十名,每中秋或月夜令独奏龙笛。」
网络解释
使臣
宋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差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张霸作眼,前去捕获……缉捕使臣一径来到秋公园上。”参见“使臣房”。
使臣的字义分解
-
使
使 [ shǐ ] 1. 用。 如 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2. 派,差谴。 如 使唤。使命。使女。 3. 让,令,叫。 如 迫使。 4. 假若。 如 假使。即使。 5. 奉命办事的人。 如 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
臣
臣 [ chén ]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 如 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如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3. 古人谦称自己。 4. 古代指男性奴隶。 如 臣仆。臣虏。
使臣造句
1、即使他们本尊未到,庞大的使臣队伍势必也要在寺院内盘桓数日之久。
2、任何军队的调发,须由皇帝所遣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
3、畏兀儿部酋亦都护,遂收集金珠缎匹,差使臣阿惕乞刺黑等随来谒见,且向成吉思汗道:“咱们听得皇帝的声名,如云净见日,冰消见水一般,好生喜欢了。
4、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得天下英才五千,与榷所长,有一居先,臣当伏死都市。
5、百官群僚、番国使臣朝贺天后于肃天门,山呼千岁,内外命妇人谒。
6、调动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7、来人说完,将一封信交给赤市,赤市打开一看是一封邀请函,原来卫国的上大夫南文子得知吴国使臣赤市路过卫国便邀请他晚上前往南府赴宴。
8、等到李世民来到平壤城,这些使臣更是天天求见,可是李世民心头不爽那百济开战之时的首施两端,一直不让百济使团觐见,这可把百济使团急坏了。
9、摩诃末无以置答,竟又将三位使臣杀掉。
10、今日之事传出,我楚国必是群情激愤,军民上下同心戮力,只消朝廷下令伐梁,后果怕是你这小小使臣担待不起。
使臣的相关词语
【使臣】的常见问题
-
使臣的拼音是什么?使臣怎么读?
答:使臣的拼音是:shǐ chén
点击图标播放使臣的发音。
-
使臣是什么意思?
答:使臣的意思是:①.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②.宋朝称专管缉捕罪犯的武官。③.宫廷的乐官。
-
使臣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使臣的近义词是:使者 青鸟使 青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