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 箕
- 拼音
-
bò ji
- 注音
-
ㄅㄛˋ ㄐㄧ˙
- 词性
- 名词
簸箕的意思
词语解释
簸箕
一种铲状器具用以收运垃圾。
英dustpan;
扬米去糠的器具。
英fan; winnowing pan;
簸箕形的指纹。
英loop of a fingerprint;
引证解释
扬米去糠的工具。
引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至秋任为簸箕。”
唐•锺辂 《前定录·刘逸》:“我读《金刚经》四十三年今方得力,就説初坐时,见巨手如簸箕翕然遮背。”
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弯一枝窍鐙黄华弩担柄簸箕来大开山板斧:是把桥将士 孙飞虎。”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这个高大的中年庄稼人不仅帮助寡妇老婆儿把大黄牛套在磨子上而且帮助她把淘好的粮食和所有的磨具--笸箩、簸箕……统统搬到磨棚里来。”
国语辞典
簸箕
一种用来扬去谷类糠皮的器具以竹篾或柳条等编成。
引《唐诗纪事·卷六二·郑嵎》:「大开内府恣供给玉缶金筐银簸箕。」
扫地时盛尘土的工具。
网络解释
簸箕
簸箕是一个词语,读音为bò ji,释义有三种,一是一种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民间多称为“斗”)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
斗和簸箕被赋予神秘的占卜色彩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另外还有叫做簸箕板的小吃。出自贾思勰 《齐民要术》。
簸箕的字义分解
-
簸
簸 [ bò ] 1. 〔~箕〕❶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❷簸箕形的指纹(“箕”均读轻声)。 簸 [ bǒ ] 1. 用簸箕颠动米粮,扬去糠秕和灰尘。 如 簸谷。 2. 颠动摇晃。 如 颠簸。簸荡。簸动。簸弄。
-
箕
箕 [ jī ] 1.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 如 箕帚。 2.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 如 斗(dǒu )箕。 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4. 姓。
簸箕造句
1、, 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
2、, 暫把地上破碎的纸片扫到簸箕里。
3、, 簸箕乡位于保靖县西南中部,距县城35千米.
4、, 路三17他手里拿着扬场的簸箕,要扬净他的禾场,把麦子收在他的仓里,把糠秕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5、, 防火门堪比古代厚厚泥土墙,消防车够古人装百来缸的,云梯够古人爬半小时的,灭火器够古人端几簸箕土的。
6、, 而南部平原上的小河流水旁,却生长着一种矮小的成灌木状的白条柳,剥去绿皮,雪白的柳条是编制簸箕、笸箩、油篓等农家用具的绝好材料。
7、, 双手紧握住一百来根竹签,簸动摇晃竹签,把面前大圆簸箕里的锯木粉和香叶粉混合物一点一点裹到沾水的竹签上。
8、, 在簸箕上加上橡胶状齿状物,让清理头发和灰尘变得如此简单,女生朋友们再也不用烦恼难整理地板上的长头发了。
9、, 但至22日凌晨3时,两路搜救民警到达浮山“簸箕口”会合后,搜救工作仍没有任何进展。
10、, 在村委会对面的村养蚕专合社专用大棚里,几名中老岁女村民正从塑料蚕簇上麻利地摘下蚕茧,地上的簸箕里放满了雪白的茧子。
簸箕的相关词语
【簸箕】的常见问题
-
簸箕的拼音是什么?簸箕怎么读?
答:簸箕的拼音是:bò ji
点击图标播放簸箕的发音。
-
簸箕是什么意思?
答:簸箕的意思是:①.一种用来扬去谷类糠皮的器具,以竹篾或柳条等编成。②.扫地时盛尘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