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 寇
- 拼音
-
rù kòu
- 注音
-
ㄖㄨˋ ㄎㄡˋ
- 词性
- 动词
- 近义词
- 犯境
入寇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入寇
入侵;以征服或虏掠为目的的窜犯。
例倘吴、蜀入寇如之奈何?——《三国演义》
英invade;
引证解释
指外敌入侵进犯。
引《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方简 时入 契丹 境钞掠多所杀获,既而邀求不已朝廷小不副其意,则举寨降於 契丹,请为乡道以入寇。”
明•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内应》:“嘉靖 四十一年倭入寇,围 兴化府,都督 刘显 奉勑赴援。”
明•王琼 《双溪杂记》:“设使胡虏又大举入寇 李公 等必束手无策矣。”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联升社学和钟镛社学》:“辛丑年洋匪入寇省城。”
国语辞典
入寇
外敌入侵、进犯。
引宋·司马光《郭子仪单骑退敌》:「回纥、吐蕃数十万众入寇合兵围泾阳,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若尽起天下之兵伐蜀则东吴又将入寇。」近犯境
网络解释
入寇
入寇,汉语词汇。
拼音:rù kòu
释义:指外敌入侵进犯。
《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方简时入契丹境钞掠,多所杀获,既而邀求不已,朝廷小不副其意,则举寨降於契丹,请为乡道以入寇。
入寇的字义分解
-
入
入 [ rù ] 1. 进,由外到内。 如 进入。入梦。 2. 适合,恰好合适。 如 入选。入耳。
-
寇
寇 [ kòu ] 1. 盗匪,侵略者,亦指敌人。 如 盗寇。贼寇。 2. 侵略者来侵犯。 如 寇边。 3. 姓。
入寇造句
1、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2、魏与吴、蜀已成鼎足之势,汝累次入寇,何也?
3、其实,也不能说是废弃,只是院子主人得知突厥入寇以后,提前逃难去了。
4、北地胡人又要入寇了,去年大雪,饿死了不少人,开春胡人可能就要南下了,公孙将军迟疑是不是要回援,他有些不放心幽州。
5、叶峰抬头看着寒潭,疾奔过去,他不能加入寇爽等人战斗,所以只能帮寇爽摘取宝药了。
6、契丹主将数万骑入寇,攻内丘,五日不克,死伤其众。
7、突厥是隋唐年间中原政权的强敌,不时入寇劫掠烧杀,时刻威胁着边界。
8、徐海得知后,于嘉靖三十四年三月采取报复措施,纠合大隅的新五郎以及种子岛、萨摩、日向、和泉等地的倭贼,总计五六万人,船千余艘,大举入寇。
9、虽然中山算不上什么边郡,但是北面的几县,也是有可能受到入寇的,守土有责不能不防。
10、突厥颉利、突利两可汗又趁机联手,出动十三万兵马从泾州(今甘肃泾川县)方向入寇。
入寇的相关词语
【入寇】的常见问题
-
入寇的拼音是什么?入寇怎么读?
答:入寇的拼音是:rù kòu
点击图标播放入寇的发音。
-
入寇是什么意思?
答:入寇的意思是:外敌入侵、进犯。
-
入寇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入寇的近义词是: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