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公
- 拼音
- bāo gōng
- 注音
- ㄅㄠ ㄍㄨㄥ
包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包公
同“包拯”
引证解释
即 包拯。宋•庐州 合肥 (今属 安徽 )人因曾任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 包待制、包龙图。为人刚毅居官廉洁。其事迹长期流传民间被尊称为“包公”、“包青天”。在多种小说、戏剧如《智斩鲁斋郎》、《铡美案》、《铡包勉》、《包公案》(又称《龙图公案》)、《三侠五义》中都把他描写成刚正廉明、不畏权贵的清官典型。后借指办事公道铁面无私的人。
引清•昭槤 《啸亭续录·吴南溪》:“﹝公﹞面黧黑寡言笑,当时有‘包公’之称尝弹 果毅公 訥亲,为世所称。”
傅晓航 《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呵!”
国语辞典
包公
包拯的别称。参见「包拯」条。
包公的字义分解
-
包
包 [ bāo ] 1.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 如 包装。包饺子。 2. 包好了的东西。 如 邮包。背(bèi )包。 3. 装东西的袋。 如 书包。皮包。 4.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 如 包括。包举(总括)。包容。包涵。包罗万象。无所不包。 5. 总揽,负全责。 如 包销。包揽。 6. 保证。 如 包赔。包在我身上。 7. 约定的,专用的。 如 包饭。包工。 8. 围。 如 包围。包剿。 9.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 如 包子。糖包儿。 10. 身体上肿起的疙瘩。 如 脓包。 11. 姓。
-
公
公 [ gōng ]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 如 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 如 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 国家,社会,大众。 如 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4. 让大家知道。 如 公开。公报。公然。 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 如 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6. 敬辞,尊称男子。 如 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7. 雄性的。 如 公母。公畜。 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 如 公公。外公(外祖父)。 9. 姓。
包公造句
1、黑*情人节,最懂爱情的人是包公,最柔情的纠缠是黑水,最感人的歌声来自乌鸦,最销魂的颜色是黑色,最辛辣的方式是黑手,最可爱的人儿是你――黑人。
2、包公的故事,自南宋起以至元明,成为民间喜爱的话题,流传的话本、戏剧,及公案何啻数十百篇。
3、《赤桑镇》故事也有其他剧种的剧目,比如吉剧有《包公赔情》,故事如出一辙。
4、一次,第十子德格类见达启正在睡晌觉,拿出毛笔,蘸着黑墨汁,把达启涂抹成一个“黑包公”。
5、在“红包公益”中,参与者不只是公益项目的资助者,还可以成为劝募者。
6、包青天;包家;黄河清;包公;包龙图;包黑炭。
7、合肥包公园清风阁今起闭园改造。
8、宋仁宗康定元年,清官包拯(人称包公)被调来端州做地方官。
9、包公了解到灾情后,就给皇帝写下了《请救济江淮灾民疏》,要求立即纠正不法官员误国害民的行为,并予严惩。
10、在包公生前,他的事迹口耳相承,广为传诵,死后至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誉。
包公的相关词语
【包公】的常见问题
-
包公的拼音是什么?包公怎么读?
答:包公的拼音是:bāo gōng
点击 图标播放包公的发音。 -
包公是什么意思?
答:包公的意思是:包拯的别称。参见「包拯」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