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别
- 拼音
- zhēn bié
- 注音
- ㄓㄣ ㄅㄧㄝˊ
- 词性
- 动词
- 繁体
- 甄別
- 近义词
- 鉴别
- 反义词
- 笼统
甄别的意思
词语解释
甄别
考核鉴别。
例辄更采集补阙凡一首一首,以朱书甄别,为时后百一方。——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甄别真伪。
英discriminate;
审查区分。
例甄别行状。
英screen;
引证解释
鉴别,区别。
引晋•葛洪 《抱朴子·论仙》:“执太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世人犹尠能甄别。”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
明•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人製作各有奇处,观者自当甄别。”谓审核官吏的行状资历而分别去留。
引《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騭 於是条于时事业在 荆州 界者 诸葛瑾、陆逊 …… 石干 十一人甄别行状。”
《新唐书·于休烈传》:“代宗 嗣位甄别名品, 元载 称其清谅。”
清•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甄别之道贪与廉而已。”
叶圣陶 《城中·前途》:“要办好这里的警政非把他们严加甄别不可。”泛指选择淘汰。
引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凡武学分其目为两科……每科必分数班岁加甄别,以为升降。”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附属小学收费比普通小学贵些这无异是一种甄别结果是衣衫过分褴褛冠履甚至不周全的孩子就很少了。”
国语辞典
甄别
鉴别、区分。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
南朝梁·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辄更采集补阙,凡一百一首以朱书甄别,为肘后百一方。」近鉴别
反笼统
审察优劣决定去取。
引《元史·卷一七〇·张昉传》:「入为中书省左右司郎中甄别能否,公其黜陟人无怨言。」
《文明小史·第六〇回》:「索性拼著精神细细的甄别其中或有奇材异能亦未可知。」
网络解释
甄别
甄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zhēn bié,意思是鉴别,区别,强调认真、慎重地鉴别审查辨别,考核鉴定。出自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论仙》。
甄别的字义分解
-
甄
甄 [ zhēn ] 1. 审查,鉴别。 如 甄审。甄别。甄选。甄录(选择录用)。甄品(鉴别品评)。甄拔(甄别人材而荐举使用)。 2. 制造陶器的转轮;制造陶器。 如 甄陶(引申为对人的陶冶和造就)。 3. 姓。
-
别
别 [ bié ] 1. 分离。 如 别离。别情。别绪(离别时离别后的情感)。分别。告别。久别重逢。分门别类。 2. 差别。 如 霄壤之别。 3. 分类。 如 类别。性别。职别。级别。派别。 4. 另外的。 如 别人。别号。别字。别墅。别论。别开生面。 5. 卡住,插住,绷住。 如 别针。别花。 6. 不要,不准。 如 别动。 别 [ biè ] 1. 〔~扭〕不顺心,不相投(“扭”读轻声)。
甄别造句
1、婚嫁祝词,古来丰富。根据被祝对象,归纳甄别,大体两类:一是对于新郎新娘,一是对于新人父母。
2、先进的甄别工具包括基因芯片和组织培养法。
3、在这一部分中,特别对赵佶绘画作品的甄别、书法的审美价值分析及画谱的编著情况等作了补充分析。
4、虽然传媒板块整体景气度较好,但是也需仔细甄别.
5、处暑一到,高温跑掉,大街小巷,色狼遭殃,没有高温,谁穿短裙,没有炎热,难解饥渴,此信息乃甄别色狼与否短信,全国内部系统联网,转发者非色狼,收到不转者色狼是也!
6、人们如何甄别一所学校是否采用蒙氏教学法?
7、据称在边境联络处工作的公安人员曾接受过训练,以便更好地甄别贩运受害者.
8、要实现计算机笔迹识别,必须深入分析笔迹特征和仔细甄别书写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动关系。
9、该方法采用微分电路和三采样值运算法,以电流的二阶导数深度抑制非周期分量并提高对采样值的甄别。
10、当前,文艺评论界与其他文艺创作一样,患有“食洋不化”症,热捧西方学说和话语方式,紧盯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和评论模式,一味复制追赶,不甄别精华与糟粕。
甄别的相关词语
【甄别】的常见问题
-
甄别的拼音是什么?甄别怎么读?
答:甄别的拼音是:zhēn bié
点击 图标播放甄别的发音。 -
甄别是什么意思?
答:甄别的意思是:①.鉴别、区分。②.审察优劣,决定去取。
-
甄别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甄别的近义词是:鉴别
-
甄别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甄别的反义词是: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