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 邪
- 拼音
- bì xié
- 注音
- ㄅㄧˋ ㄒㄧㄝˊ
辟邪的意思
词语解释
辟邪
避免或驱除邪祟。一般用做迷信语表示降伏妖魔鬼怪使不侵扰人的意思。
引证解释
辟邪(bì xié)
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
引《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凶。”
颜师古 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
《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唐•秦韬玉 《豪家》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
闻一多 《红烛·剑匣》:“我又将他制成层迭的花边: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底花边。”古代宫中对仆役给使的称呼。
引《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宣王 顿首流涕”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明帝 ﹞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清•方以智 《通雅·称谓》:“魏明帝 使给使辟邪召 司马懿。辟邪,给使之号,犹 汉 之丞相苍头呼为宜禄也。”
宝剑名。
引晋•崔豹 《古今注·舆服》:“吴大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避除邪祟。辟邪(pì xié)
引宋•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
明•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韦庶人 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
清•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方伯取黄缎八尺,求书符辟邪。”偏邪不正。闢邪(pì xié)
引《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
杜预 注:“言为过谬者自应用刑罚。”
《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屏除邪念。
引南朝•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闢邪以律。”
驱除邪恶。
引明•吕坤 《呻吟语·谈道》:“闢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
国语辞典
辟邪
驳斥邪说。
引南朝陈·徐陵〈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辟邪以律。」
网络解释
辟邪 (汉语词语)
辟邪,即避凶,指驱除邪恶;偏邪不正;驳斥邪说。见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此外茅山道教道士佩戴的茅山玉佩和九眼天珠亦是辟邪神器。
辟邪的字义分解
-
辟
辟 [ bì ] 1. 君主。 如 复辟。 2.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 如 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3.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4. 古同“睥”,睥睨。 辟 [ pì ] 1. 开发建设。 如 开辟。 2. 驳斥,排除。 如 辟邪。辟谣。辟蠹。 3. 透彻。 如 精辟。透辟。鞭辟入里。 4. 法,刑。 如 大辟(古代指死刑)。
-
邪
邪 [ xié ] 1. 不正当,不正派。 如 邪恶(è)。邪念。邪说。 2.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 如 寒邪。风邪。 3.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 如 中(zhòng)邪。 4. 妖异怪诞。 如 邪魔。邪术。 5. 同“斜”。 邪 [ yé ] 1. 同“耶”,疑问词。
辟邪造句
1、每当我睡不着觉的时候,每当我恐惧的时候,每当我无助的时候,我就很想你。今天530我想你,看在多年朋友的份上,就把你的靓照给我一张呗,我要用来--辟邪。
2、咱就是难得,正面能吓退百万雄师,背影能制刹千军万马,晚上能辟邪,白天吓流氓,最主要咱的智商高,会发短信,你还别笑525自恋**转发看会不会。
3、有时房子门口安置一对石狮子,据说是为了辟邪。
4、点亮开心鬼脸南瓜灯,吓走烦恼忧愁和病症,只剩幸福快乐和强盛;戴上辟邪鬼怪的面具,避免恶灵干扰和灾难,迎来健康平安和欢愉;万圣节到了,愿你做个幸运开心鬼,日子红火事业光辉。
5、同样,绘有门神和财宝的年画也贴在前门上辟邪招福。
6、大哥,你为什么如此紧张,难道这小孩和辟邪笺谱有关?
7、除了艾草之外,还会加上菖蒲,由于艾叶类似虎形,菖蒲多作剑状,故至今有“艾虎”与“蒲剑”之称,悬挂在门上用来辟邪。
8、在辟邪村外有一座小山,山下有一片广场,叫做魏家场,几经战乱,这里已经成了瓦砾荒丘,全是无主孤坟,白骨嶙嶙,天阴鬼哭,往往终日不见一个路人过往。
9、清明时节杨柳发芽抽绿,泰安市至今保留着清明时节插柳、折柳的习俗,人们将初春的柳条插在堂前、门口驱虫、辟邪、保佑一家人平安。
10、分魂术,这阴阳尺是必备的,一阴一阳,亦正亦邪,正是很好的界尺,但两股阴气都属阴邪之性,所以要淋上辟邪的鸡血,这样才能将两人阴魂分开。
辟邪的相关词语
【辟邪】的常见问题
-
辟邪的拼音是什么?辟邪怎么读?
答:辟邪的拼音是:bì xié
点击 图标播放辟邪的发音。 -
辟邪是什么意思?
答:辟邪的意思是:驳斥邪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