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百
- 拼音
- sān băi
- 注音
- ㄙㄢ ㄅㄞˇ
三百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引证解释
参见“三百篇"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d59f7b417>三百篇”。参见“三百篇”。
引《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
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网络解释
三百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收录了305首诗歌,又称“诗三百”。
三百的字义分解
-
三
三 [ sān ]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
百
百 [ bǎi ] 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 如 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2. 喻很多。 如 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
三百造句
1、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海空飞。
2、牢齿之法,晨起叩齿三百下为良。
3、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4、一条刚从江里打的大鳇鱼,好一个庞然大物,足有三百斤,开膛时,竟然从鱼肚子里取出三只没消化的水鸭子。
5、三百亿与三千亿有什么分别。
6、我在船上装上一百头牛和三百只羊,相应数量的面包和饮料以及大量的熟肉,做成这么多熟肉需要用四百名厨师。我又随身带了六头活母牛和两头活公牛,六只活母羊和两只活公羊,打算带回祖国去繁殖。为了在船上给它们喂养,我又带了一大捆干草和一袋谷子。
7、寺庙重修,余下的钱购置了三百多亩庙田,住持感念范仲淹恩德,便在寺庙旁建了一处范仲淹读书堂。
8、每年冬天,老比都要从荒山上割回大量的芒萁,来年就劈几根毛竹来制造扫把,一年送给乡邻和亲戚的就有二三百把。
9、始建于唐代,是西郊明清时期三百余座梵宇琳宫中,现存最为完整的寺庙之一。
10、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三百年里梦寐不忘的生母啊!我要回来!回来!
三百的相关词语
【三百】的常见问题
-
三百的拼音是什么?三百怎么读?
答:三百的拼音是:sān băi
点击 图标播放三百的发音。 -
三百是什么意思?
答:三百的意思是:《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