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拼音
qì jié
注音
ㄑㄧˋ ㄐㄧㄝˊ
词性
名词
繁体
氣節
近义词
骨气
反义词
怯懦

气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气节qì jié

  1. 指人的志气和节操。

    integrity;

引证解释

  1. 志气,节操。

    《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 ﹞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諫。”
    宋•陆游 《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清•唐甄 《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2. 节气;节令。参见“二十四节气”。

    《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晋•陶潜 《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金•元好问 《少林雨中》诗:“西堂三日雨,气节变萧森。”

国语辞典

气节qì jié

  1. 节气、节令。

    晋·陶渊明〈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2. 人的志气、节操。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莽败磐拥富赀居故国为人尚气节而爱士好施,有名江淮间。」
    宋·陆游〈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网络解释

气节

气节是指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

气节的字义分解

  • 气 [ qì ] 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 气体。 2. 呼吸。 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 气候。气温。气象。 4. 鼻子闻到的味。 气味。臭气。 5. 人的精神状态。 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6. 怒,或使人发怒。 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7. 欺压。 受气。 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 气功。气血。气虚。 9. 中医指某种症象。 痰气。湿气。 10. 景象。 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 节 [ jié ]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 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 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 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 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 节日。 6. 礼度。 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 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 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 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 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 符节。使节。 12. 姓。 节 [ jiē ] 1. 〔~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气节造句

1、做人的标准有岁寒三友:要有松树的风格,有梅花的精神,有竹子的气节

2、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傅雷

3、方志敏同志宁死不屈,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

4、为什么一个民族没有气节了,你们还趾高气扬。

5、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躯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能够处之泰然。

6、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7、陈忱作为一位颇有民族气节的爱国文人,在满清入主中原后仍然眷怀故明,把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倾注在小说之中。

8、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心悦诚服;蔺相如忍让宽容,廉颇负荆请罪……海纳百川容量大,壁立千仞气节高。

9、佟麟阁感叹山河破碎,孩子们依偎着他,听父亲讲对岳飞民族气节的推崇,讲王祥卧冰求鱼敬母的故事。

10、朝廷下诏求贤,十数年来各督、抚所举皆门生故吏及业经简在帝心之臣,无一山林隐逸之士,负奇才而励品行,尚气节者终不得上进。

气节的相关词语

【气节】的常见问题

  1. 气节的拼音是什么?气节怎么读?

    答:气节的拼音是:qì jié
    点击 图标播放气节的发音。

  2. 气节是什么意思?

    答:气节的意思是:①.节气、节令。②.人的志气、节操。

  3. 气节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气节的近义词是:骨气

  4. 气节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气节的反义词是: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