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 林
- 拼音
- hàn lín
- 注音
- ㄏㄢˋ ㄌㄧㄣˊ
- 词性
- 名词
翰林的意思
词语解释
翰林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例翰林天台陶先生。——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引证解释
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
引《晋书·陆云传》:“辞迈翰林言敷其藻。”
指文士。
引唐•杜甫 《宴胡侍御书堂》诗:“翰林名有素墨客兴无违。”
鸟栖之林。
引晋•潘岳 《悼亡诗》之一:“如彼翰林鸟双飞一朝隻。”
唐•柳宗元 《奉酬杨侍郎》诗:“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天。”官名。指翰林学士。参见“翰林学士”。
官名。指 唐•宋 翰林院官员。
官名。指 清 代翰林院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
指翰林院。
引唐•韩愈 《董公行状》:“﹝ 公 ﹞拜祕书省校书郎入翰林为学士。”
清•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近年馆课悉用朱阑大卷。先公入翰林时,尚是白摺也。”
国语辞典
翰林
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得庶吉士的称号。
形容文翰之多如林。
引《文选·扬雄·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
翰林的字义分解
-
翰
翰 [ hàn ] 1. 长而坚硬的羽毛。 如 理翩振翰。 2. 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 如 翰苑。翰墨(笔墨,借指诗文书画)。翰藻。
-
林
林 [ lín ]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 如 树林。森林。林海。林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 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 如 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3. 姓。
翰林造句
1、延佑初行科举,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荐贤拔滞,知无不言。
2、黄秋岳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是前清翰林。
3、她想,自从春月带着翰林那个野性难驯的外孙女回来以后,这几个月尽是灾难。
4、“最著名的是清末翰林江孔殷啦,宗祠前都有他的亲笔。
5、我记得前朝时孟家曾五进士二翰林一帝师,名声赫赫,连我在边镇也久闻其名。
6、梅询为翰林学士,一日书诏颇多,属思甚苦,操觚循阶而行。
7、谢远涵17岁入县学,19岁中举人,20岁时进京赴考光绪甲午恩科,殿试中三甲第五十五名,赐同进士出身,次年被钦点为翰林,彼时才21岁。
8、翰林院侍读吴孝登“作诗谬妄”,被发配宁古塔为军奴;侍读学士陈邦彦、陈邦直“谬误舛错”,翰林项维聪“文理不通”,都被革职回乡。
9、时燕文贵官为“翰林艺学,将仕郎守云州云应主簿”。
10、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翰林建言知名》。
翰林的相关词语
【翰林】的常见问题
-
翰林的拼音是什么?翰林怎么读?
答:翰林的拼音是:hàn lín
点击 图标播放翰林的发音。 -
翰林是什么意思?
答:翰林的意思是:①.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得庶吉士的称号。②.形容文翰之多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