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 林
- 拼音
- hàn lín
- 注音
- ㄏㄢˋ ㄌㄧㄣˊ
- 词性
- 名词
翰林的意思
词语解释
翰林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例翰林天台陶先生。——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引证解释
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
引《晋书·陆云传》:“辞迈翰林言敷其藻。”
指文士。
引唐•杜甫 《宴胡侍御书堂》诗:“翰林名有素墨客兴无违。”
鸟栖之林。
引晋•潘岳 《悼亡诗》之一:“如彼翰林鸟双飞一朝隻。”
唐•柳宗元 《奉酬杨侍郎》诗:“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天。”官名。指翰林学士。参见“翰林学士”。
官名。指 唐•宋 翰林院官员。
官名。指 清 代翰林院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
指翰林院。
引唐•韩愈 《董公行状》:“﹝ 公 ﹞拜祕书省校书郎入翰林为学士。”
清•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近年馆课悉用朱阑大卷。先公入翰林时,尚是白摺也。”
国语辞典
翰林
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得庶吉士的称号。
形容文翰之多如林。
引《文选·扬雄·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
翰林的字义分解
-
翰
翰 [ hàn ] 1. 长而坚硬的羽毛。 如 理翩振翰。 2. 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 如 翰苑。翰墨(笔墨,借指诗文书画)。翰藻。
-
林
林 [ lín ]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 如 树林。森林。林海。林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 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 如 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3. 姓。
翰林造句
1、五代宰相的权力遭到枢密使、翰林学士和端明学士的侵夺和分割,受到极大限度的削弱。
2、“最著名的是清末翰林江孔殷啦,宗祠前都有他的亲笔。
3、帝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每游幸,神举恒从。
4、同样是2006年10月29日凌晨,大约1时许,正在熟睡中的定安县翰林镇深水村委会棉堆村民吴孔恩和妻子陈么美突然被狗叫声吵醒。
5、他于1898年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直隶提学使等职。
6、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氏家族予以褒奖。
7、孔圣人后裔衍圣公便定天下书生根据文力的不同分别定级,分别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大儒,半圣,亚圣,圣人。
8、僻处一隅的固始吴家,却是河南清代科举的一抹亮色,吴其濬的祖父、父亲、兄长都是进士,母亲是翰林院庶吉士许家齐之女。
9、李诵改革飞鹰说实话也是出于对明朝宦官故事的担心,于是就用心思缜密,谋虑深远的李绛总其事,以王涯和新召进的翰林学士崔群佐之。
10、平时批奏折也是要翰林读给他听,他说下意见,然后由翰林代批。
翰林的相关词语
【翰林】的常见问题
-
翰林的拼音是什么?翰林怎么读?
答:翰林的拼音是:hàn lín
点击 图标播放翰林的发音。 -
翰林是什么意思?
答:翰林的意思是:①.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得庶吉士的称号。②.形容文翰之多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