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 火
- 拼音
- tǔ huǒ
- 注音
- ㄊㄨˇ ㄏㄨㄛˇ
吐火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吐火
发出火光。古代杂技节目。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喷吐火苗。
引证解释
发出火光。
引《文选·扬雄<羽猎赋>》:“霹靂烈缺吐火施鞭。”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火,电照也。”
晋•陆机 《演连珠》之十九:“钻燧吐火以续 汤谷 之晷;挥翮生风,而继 飞廉 之功。”古代杂技节目。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喷吐火苗。
引汉•张衡 《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晋•干宝 《搜神记》卷二:“其人有数术能断舌復续、吐火……其吐火,先有药在器中,取火一片,与黍餹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张口,火满口中。”
唐•王棨 《吞刀吐火赋》:“吞刀之术斯妙吐火之能又玄。”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白须老臣的讲道矮胖侏儒的打诨王是早已听厌的了;近来便是走索缘竿,抛丸,倒立,吞刀,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戏也都看得毫无意味。”
国语辞典
吐火
一种从嘴巴里吐出火来的魔术特技表演。
吐火的字义分解
-
吐
吐 [ tǔ ] 1.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 如 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2. 放出,露出。 如 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3. 说出。 如 吐话。一吐为快。 吐 [ tù ] 1.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 如 呕吐。上吐下泻。 2.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 如 吐还不义之财。
-
火
火 [ huǒ ] 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 如 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2. 紧急。 如 火速。十万火急。 3. 指枪炮弹药等。 如 火药。火炮。 4. 发怒,怒气。 如 火暴。火性。 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 如 肝火。毒火攻心。 6. 形容红色的。 如 火红。火腿。 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8. 姓。
吐火造句
1、汉魏晋以后“胡马度阴山”带来了“吞刀吐火”杂技百戏。
2、然而吐火还有一个诀窍,那就是眼前的火尚未熄灭之时,绝对不能吸气,否则后果就是“引火焚身”。
3、根据丁三才的提议,夜星几人决定马上离开吐火罗,返回国内。
4、夏天,一片片嫩绿的叶子变成了碧绿的叶子,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在天上吐火的太阳,形成了树荫。透过枝叶,有阳光射下来,就像星星点缀天空一样。树林里满是知了叫了,声音好闹,两里以外都可听的到。
5、两个月后,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作为自己的学业主攻方向,辅修英国语文学、斯拉夫语文学和吐火罗文,在当时的语言学界,能够通晓梵文的学者更是廖若星辰。
6、凶兽的特征是能徒手撕裂金刚,异兽则是有一些特殊的能力,在怀北寺那只妖猩能喷吐火焰,应该是异兽。
7、新都刘茂贵表演了“钢钎戳肚皮”,“火龙王”再次表演了他的吐火绝技。
8、戍主,滞留戍垒的三个商队中有十六名护卫,二十多名青壮,大都是栗特人、于阗人和吐火罗人,还有几个天竺人、大食人和大秦人。
9、在图书馆的十五年里,吴世道因为自己写作的需要,学习了多国外语,懂得的语言有数十门,即使连即将绝迹的吐火罗语也略知一二。
10、大胆火娃,今虽被虎豹狼虫所困,但你休想吐火伤我。
吐火的相关词语
【吐火】的常见问题
-
吐火的拼音是什么?吐火怎么读?
答:吐火的拼音是:tǔ huǒ
点击 图标播放吐火的发音。 -
吐火是什么意思?
答:吐火的意思是:一种从嘴巴里吐出火来的魔术特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