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 跋
- 拼音
- tuò bá
- 注音
- ㄊㄨㄛˋ ㄅㄚˊ
拓跋的意思
词语解释
拓跋
亦作“拓拔”。
国语辞典
拓跋
北魏的姓。鲜卑族拓跋珪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并吞黄河流域,建立魏国。即南北朝时北朝的北魏。也作「托跋」、「拓拔」。
拓跋的字义分解
-
拓
拓 [ tuò ] 1. 开辟,扩充。 如 拓荒。开拓。拓展。拓落(➊宽广;➋潦倒失意。亦作“落拓”)。 2. 以手推物。 如 “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3. 姓。 拓 [ tà ] 1. 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 如 拓印。拓本。拓片。 拓 [ zhí ] 1. 古同“摭”,拾取。
-
跋
跋 [ bá ] 1. 翻山越岭。 如 跋涉。 2. 踩,践踏。 如 跋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3.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 如 跋文。跋语。序跋。
拓跋造句
1、盛乐时期拓跋鲜卑历史,是整个拓跋鲜卑历史中重要的一环。
2、晋朝并州刺史刘琨赶到拓跋猗卢虎帐,面对拓跋猗卢,感激万分,同时恳请道:“代公虎兵到此,匈奴兵马落荒而逃,刘琨不胜感激。
3、很多记载说,拓跋宏迁都洛阳,过程充满戏剧色彩,他是连哄带骗,完成了迁都。
4、东晋末年,在中国北方五胡十六国的战乱纷争中,一个草原上的游牧部落联盟鲜卑族拓跋部强势崛起,他们先是以内蒙古的盛乐为都城,建立代国。
5、宋武帝刘裕东灭鲜卑慕容超,西灭羌族姚泓,北朝大名鼎鼎的拓跋嗣和赫连勃勃皆望风而溃,以此大功而有天下,于情于理说得过去,但“其为神人所愤怒者”。
6、拓跋头领率众人出去,远远地望见东边的沙漠尘烟滚滚,紧接着传来一阵战马疾驰的声响。
7、既然入乡随俗,拓跋痕三人倒也老老实实的跟着众人朝祭坛三拜九叩。
8、北魏和平年间,大和尚昙曜承拓跋氏之意在北魏京城大同修寺尊佛,遂于西郊武周山,依山建寺,并于山崖之上开凿石窟及佛像,便是著名的昙曜五窟。
9、一场收拾之下,拓跋人的失败已经变成了定局,而秦熙晟举荐他前来的事情却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10、你四个师兄甲子,乙丑,丙寅和丁卯都是耿直之辈,不愿放弃你师傅基业与拓跋宏拼死一战,全部战死在中岳庙中。
拓跋的相关词语
【拓跋】的常见问题
-
拓跋的拼音是什么?拓跋怎么读?
答:拓跋的拼音是:tuò bá
点击 图标播放拓跋的发音。 -
拓跋是什么意思?
答:拓跋的意思是:北魏的姓。鲜卑族拓跋珪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并吞黄河流域,建立魏国。即南北朝时北朝的北魏。也作「托跋」、「拓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