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 学 鸿 儒
- 拼音
- bó xué hóng rú
- 注音
- ㄅㄛˊ ㄒㄩㄝˊ ㄏㄨㄥˊ ㄖㄨˊ
- 繁体
- 博學鴻儒
博学鸿儒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博学鸿儒
即博学宏词。
引证解释
即博学宏词。参见“博学鸿词”。
引清•钮琇 《觚賸续编·赵公裕后》:“是时适有博学鸿儒之选,公以 阮怀 应詔,得入词苑。”
清•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康熙 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冢宰 郝恭定、惟訥 荐之。”
国语辞典
博学鸿儒
学问丰富、见识广博的读书人。
例如:「像王老先生这样的人真可谓是博学鸿儒了。」
网络解释
博学鸿儒
博学鸿儒是指学问丰富渊博的学者。博学:学问丰富。鸿儒:渊博的学者。
博学鸿儒的字义分解
-
博
博 [ bó ] 1. 多,广,大。 如 广博。渊博。博学(学问广博)。博览。博爱。博物。 2. 知道得多。 如 博古。 3.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 如 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4.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 如 博奕。赌博。
-
学
学 [ xué ]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 如 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 如 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3. 掌握的知识。 如 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 如 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
鸿
鸿 [ hóng ] 1. 大雁。 如 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2. 大。 如 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 3. 指书信。 如 来鸿。 4. 姓。
-
儒
儒 [ rú ] 1. 指读书人。 如 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 如 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3. 同“懦”,懦弱。
博学鸿儒造句
1、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征“博学鸿儒”,学生代为力辞。
2、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
3、如果是,能代表中国思想境界的,绝不是那些博学鸿儒,而是仲昭川这种超越思考的大泽龙蛇。
4、启功作为一代博学鸿儒,不仅是鉴定权威、书法名家,而且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席、西泠印社社长、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成员。
5、康熙十八年的特科——博学鸿儒在当时颇受瞩目,在清朝历史上也堪称盛事。
6、国学院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土壤和培养模式,既有博学鸿儒讲学,又有游学实践。
7、王仕让,铁观音始祖,清雍正10年中副贡,乾隆6年举博学鸿儒报罢,延入三礼馆分修《仪礼》,后为湖广黄州府蕲州通判,著有《六经训解》。
8、但是皇上最好像英国女皇,日本天皇,泰国国王那样,不过问政治,只研究唐诗宋词,做一个德高望重,的博学鸿儒。
9、汪远潍为我们那时的教导主任,他和语文教师汪远涵先生是两兄弟,他们都是温州著名的博学鸿儒。
10、在明朝廷官员中,受洗入教者包括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博学鸿儒。
博学鸿儒的相关词语
【博学鸿儒】的常见问题
-
博学鸿儒的拼音是什么?博学鸿儒怎么读?
答:博学鸿儒的拼音是:bó xué hóng rú
点击 图标播放博学鸿儒的发音。 -
博学鸿儒是什么意思?
答:博学鸿儒的意思是:学问丰富、见识广博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