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固
- 拼音
- bān gù
- 注音
- ㄅㄢ ㄍㄨˋ
班固的意思
词语解释
班固
(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父班彪也是史学家。他继承父业续修《汉书》。又善于作赋所写《两都赋》为汉赋名篇。公元89年随大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后窦宪专权被杀他受牵连,死在狱中。《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妹班昭续成。
国语辞典
班固
人名。(西元32~92)字孟坚,汉班彪子,明帝时为郎曾与傅毅典校秘书后续其父彪所著《汉书》,积二十余年乃成。为断代史之祖。著有〈两都赋〉、〈封燕然山铭〉等四十余篇作品传于后世。
网络解释
班固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概述图班固画像来源:中华英烈祠)
班固的字义分解
-
班
班 [ bān ] 1.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 如 排班。按部就班。 2.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 如 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3.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4.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 如 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5. 定时开行(xíng)的。 如 班车。班机。班期。 6.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飞机走”)。 7. 调回或调动(军队)。 如 班师。班兵。 8. 古同“斑”,杂色。 9. 姓。
-
固
固 [ gù ] 1. 结实,牢靠。 如 坚固。稳固。巩固。凝固。加固。 2. 坚定,不变动。 如 固执。固定。固本。 3. 本,原来。 如 固有。固步自封(亦作“故步自封”)。 4. 鄙陋(见识浅少)。 5. 姓。
班固造句
1、班固曾把经学研究这个特点视为“大患”。
2、小说在文明之初曾经有着重要的文化功能,但在班固等学者给小说下定义的时代,它已成为边缘性的话语形态,地位低贱。
3、比较司马迁、班固文学思想的同异颇有意义.
4、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5、班固也认为燕地之民不聪明,而且轻佻浮薄无威仪,但他又认为燕民有一大长处,就是敢于急人所难,乐于助人。
6、几经打听,夏班固愿意成全这件事,当做新娘。
7、除了游记,念时还大方地向钱江晚报记者展示了自己一本盖满了沿途邮戳的本子,上面还有班固的《泗水亭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
8、字仲升,东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9、《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10、物生清洁,洗除其枯,后来唐朝孔颖达对清明的这个解释,显然就来自班固对姑洗的定义。
班固的相关词语
【班固】的常见问题
-
班固的拼音是什么?班固怎么读?
答:班固的拼音是:bān gù
点击 图标播放班固的发音。 -
班固是什么意思?
答:班固的意思是:人名。(西元32~92)字孟坚,汉班彪子,明帝时为郎,曾与傅毅典校秘书,后续其父彪所著《汉书》,积二十余年乃成。为断代史之祖。著有〈两都赋〉、〈封燕然山铭〉等四十余篇作品,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