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éi lán fāng

拼音
méi lán fāng
注音
ㄇㄟˊ ㄌㄢˊ ㄈㄤ
繁体
梅蘭芳

梅兰芳的意思

词语解释

梅兰芳méi lán fāng

  1. (1894—1961) 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不断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论著编有梅兰芳文集》常演剧目编有梅兰芳演出剧目选集》另有自述传记《舞台生活40年》

    Mei Lanfang;

国语辞典

梅兰芳méi lán fāng

  1. 人名。(西元1893~1961)​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兴人当代平剧名伶。生于北平梨园世家早期从吴菱仙、秦稚芬习青衣旦角以天赋特优,技艺绝伦驰名全国。尔后对旦角唱腔、念白、音乐、服饰、舞蹈等进行革新创造为旦角表演艺术另辟新路,在平剧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曾三度出国前往日、美、前苏联及欧洲各地表演美国洛杉矶波摩拿学院及南加州大学均赠予文学博士荣衔。

网络解释

梅兰芳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梅兰芳的字义分解

  • 梅 [ méi ] 1.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 梅花。梅子。 2. 姓。

  • 兰 [ lán ] 1. 指“兰草”和“兰花”。 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2. 古书上指“木兰”。 3.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4. 古同“斓”,斑斓。 5. 姓。

  • 芳 [ fāng ] 1. 花草的香气。 芳香。芳草。芳菲(a.花草的香气;b.指花草)。芳馥。芳馨。芬芳。 2. 喻美好的。 芳名。芳龄(年龄,用于少女)。芳姿(美好的姿态,用于少女)。芳邻(关系融洽的邻居,用作敬辞)。流芳百世。 3. 花卉。 群芳竞艳。芳时(花盛时节)。

梅兰芳造句

1、梅兰芳粉墨登场,一开口便是一段技巧高超的唱段,柔婉的嗓音诉说着凄美的爱情。

2、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被合称为京剧四大名旦。

3、梅兰芳亲自雇人平整,修建出一块墓地,又差人在四周栽植松柏围墙,南边正中栽了两棵倒垂槐(又称龙爪槐),等待王明华灵柩的到来,择日下葬。

4、陈永玲戏路宽广、唱腔独特、身段优雅,梅兰芳曾称其是不可多得的隽才。

5、梅兰芳先生不愧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6、此次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的亮点,一是汇聚了十几个不同流派,可谓百花争艳;二是云集了二十多位优秀中青年流派传人,可谓新芳吐艳。

7、《太真外传》是艺术大师梅兰芳于1926年独创的一部歌舞并重的杰作,开创了京剧搬演历史传说连台本戏的先例。

8、如今,杨公堤的盖叫天故居里,还挂着盖叫天和梅兰芳的合影,他们第一次见面,就在这间宅子里……

9、我听了两段孟小冬的师傅余叔岩先生的《搜孤救孤》,让自己定定心神,然后再想:电影的梅兰芳,历史的梅兰芳,肯定是两个梅兰芳。

10、所以孟小冬与梅兰芳结婚时特别强调“名定兼祧”的平等身份。

梅兰芳的相关词语

【梅兰芳】的常见问题

  1. 梅兰芳的拼音是什么?梅兰芳怎么读?

    答:梅兰芳的拼音是:méi lán fāng
    点击 图标播放梅兰芳的发音。

  2. 梅兰芳是什么意思?

    答:梅兰芳的意思是:人名。(西元1893~1961)​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兴人,当代平剧名伶。生于北平梨园世家,早期从吴菱仙、秦稚芬习青衣旦角,以天赋特优,技艺绝伦,驰名全国。尔后对旦角唱腔、念白、音乐、服饰、舞蹈等进行革新创造,为旦角表演艺术另辟新路,在平剧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曾三度出国,前往日、美、前苏联及欧洲各地表演,美国洛杉矶波摩拿学院及南加州大学均赠予文学博士荣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