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shān

拼音
jīng shān
注音
ㄐㄧㄥ ㄕㄢ
繁体
荊山

荆山的意思

词语解释

荆山jīng shān

  1. 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传为楚人卞和得璞处。

  2. 山名。在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南。相传禹铸鼎于此。

  3. 山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相传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亦名覆釜山。

  4. 山名。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

引证解释

  1. 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县 西部。 漳水 发源于此。山有 抱玉岩传为 楚 人 卞和 得璞处。

    《书·禹贡》:“导 嶓冢至于 荆山。”
    孔 传:“荆山 在 荆州。”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盖即 荆山 之称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 山名。在今 陕西省 富平县 西南。相传 禹 铸鼎于此。

    《书·禹贡》:“导 岍 及 岐,至于 荆山。”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禹贡》北条 荆山 在 冯翊 怀德县 南。”
    《后汉书·郡国志一·冯翊》 刘昭 注引 晋•皇甫谧 《帝王世纪》:“禹 铸鼎於 荆山在 冯翊 怀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荆渠 也。”

  3. 山名。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阌乡 南。相传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此。亦名 覆釜山。

    《史记·封禅书》:“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

  4. 山名。在今 安徽省 怀远县 西南。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郡国志》曰:‘ 平阿县 有 当涂山淮 出于 荆山 之左, 当涂 之右奔流二山之间,西扬涛北注之。’”《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帝驰至 荆山洪距 赵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注:“荆山 在 濠州 钟离县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筑堰之地,今 怀远军 正治 荆山。”

国语辞典

荆山jīng shān

  1. 山名:(1)​ 位于山东省诸城县东北也称为「荆台山」。(2)​ 位于河南省禹县西北。(3)​位于河南省阌乡县南。也称为「覆釜山」。(4)​ 位于安徽省芜湖县东南。(5)​ 位于安徽省怀远县西南。(6)​ 位于湖北省南漳县西。

网络解释

荆山 (词语解释)

荆山,山名,我国有五座荆山,分别在湖北省南漳县西部陕西省阎良区、三原县、富平县三地交界处,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亦名覆釜山),安徽省怀远县西南,甘肃省灵台县。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湖北省保康县的荆山

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王粲的《登楼赋》中都曾出现过荆山

荆山的字义分解

  • 荆 [ jīng ] 1.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 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2.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 负荆请罪。 3.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 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4.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 拙荆。山荆。荆妻。 5. 姓。

  • 山 [ shān ]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 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 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 山响。山呼万岁。 4. 姓。

荆山造句

1、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2、“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夏禹治水时,亦曾铸九鼎以代表华夏九州,成为一匡诸侯、统治华夏立国的标志。

3、我们身边,“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的大有人在。

4、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

5、荆山之玉,谁人不爱,他们这么做也很正常,只不过到时候,肯定会碰一鼻子灰。

6、紫荆山的山林,一男一女两个十来岁的孩子正相互搀扶着艰难前行,而渐渐的,那个男孩脸上复杂的表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踌躇满志。

7、我向李有才要来了马家屯的村史,打开以后仔细的翻了翻,发现村史中记载的每个时期都有一些人在紫荆山上目睹野人的事件。

8、浩然飘渺堕凡尘,无欲无妄荡魔身,璞玉岂因顽石贱,岁星金精入荆山

9、“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

10、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

荆山的相关词语

【荆山】的常见问题

  1. 荆山的拼音是什么?荆山怎么读?

    答:荆山的拼音是:jīng shān
    点击 图标播放荆山的发音。

  2. 荆山是什么意思?

    答:荆山的意思是:山名:(1)​ 位于山东省诸城县东北,也称为「荆台山」。(2)​ 位于河南省禹县西北。(3)​位于河南省阌乡县南。也称为「覆釜山」。(4)​ 位于安徽省芜湖县东南。(5)​ 位于安徽省怀远县西南。(6)​ 位于湖北省南漳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