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 人
- 拼音
- jǔ rén
- 注音
- ㄐㄩˇ ㄖㄣˊ
- 词性
- 名词
- 繁体
- 舉人
举人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举人
汉代取士人不用考试令郡国的守相推荐到中央;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的人。
英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引证解释
推举选拔人才。亦指所举之人材。
引《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
《后汉书·章帝纪》:“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甽亩,不繫阀閲。”隋、唐、宋 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
引唐•白居易 《早送举人入试》诗:“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
明•清 两代称乡试录取者。
引《儒林外史》第二回:“那 王举人 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姓》:“在 石门湾 里姓 丰 的只有我们一家而中举人的也只有我父亲一人。”
国语辞典
举人
把人抱举起来。
引《山海经·西山经》:「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
举用人才。
引《左传·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汉代取士用人无考试之法,皆令郡国守相荐举被荐举者称为「举人」。唐、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
网络解释
举人 (科举考试中试者)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举人的字义分解
-
举
举 [ jǔ ] 1. 向上抬,向上托。 如 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2. 动作行为。 如 举止。轻而易举。 3. 发起,兴办。 如 举义。举办。创举。 4. 提出。 如 举要。举例。 5. 推选,推荐。 如 推举。荐举。 6. 全。 如 举国。举世。举家。 7. 古代指科举取士。 如 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8. 攻克。 如 “一战而举鄢、郢”。
-
人
人 [ rén ]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如 人类。 2. 别人,他人。 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如 丢人,文如其人。
举人造句
1、咸丰到光绪年间,举人进士等高级科名人物,大量的中式,使社会的领导阶层,出现角色替代的现象。
2、皇上说,虽书中人品不同,议论各异,孔子云,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据资料所载,他是举人榜的副榜备取生,在清光绪二十五至二十七年间曾任崖州知州。
4、宋应星在家塾中初投师于族叔宋国祚,继而就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1558—1638)。
5、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式,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
6、他连个举人都没有考取,是怎样“宠任冠朝列”的呢?这是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7、钟馗原本是举人,因貌丑,三次殿试都没有赢得“印象分”,最终一头撞死、含恨而终。
8、第二天,徐先生穿上举人服,戴着水獭皮的大礼帽,在一个车夫的陪伴下,到区公所交涉。
9、即使如伊秉绶、包世臣、何绍基、郑板桥、赵之谦等“逃出”馆阁体诸人,都是举人、进士出身,都曾是馆阁体中人。
10、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
举人的相关词语
【举人】的常见问题
-
举人的拼音是什么?举人怎么读?
答:举人的拼音是:jǔ rén
点击 图标播放举人的发音。 -
举人是什么意思?
答:举人的意思是:①.把人抱举起来。②.举用人才。③.汉代取士用人无考试之法,皆令郡国守相荐举,被荐举者称为「举人」。唐、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