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n liăng

拼音
yín liăng
注音
ㄧㄣˊ ㄌㄧㄤˇ
词性
名词
繁体
銀兩

银两的意思

词语解释

银两yín liăng

  1. 中国旧时银子为主要流通货币以两为单位,故称银子为银两

    silver used as currency;

引证解释

  1. 中国 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开始于 汉•代盛行于 明•清 两代。 清 末有实银两和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其重量和成色各地不同。虚银两是一种记帐货币有一定的含银量,并无实物。

    《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 取出银两教人买办物料。”
    《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将一船人身边银两行李尽数搜出。”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只得把膏腴之产尽数卖掉了,凑着偌多银两,与 满生 带去。”

国语辞典

银两yín liăng

  1. 银子、白银。因银以两计,故称为「银两」。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那一伙强盗听了说话果然只取包裹来搜了银两去了。」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既是女流为甚么不守闺范私自逃出,又偷窃了宋家的银两潜踪在本县地方做甚么?」

网络解释

银两

银两是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单位。起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作为法定货币单位止于1933年的“废两改元”。1933年后仍在民间使用。近代银两有实虚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大体分为4种: 元宝中锭,小锭,碎银。秤量银两的平砝,因地区和使用单位各异,全国有170余种最主要的是库平两、广平两、关平两、漕平两等。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 清政府规定库平 1两等于37.301克。

银两的字义分解

  • 银 [ yín ] 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 银子。银杯。银牌。 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 银币。银锭。银洋。银钱。银圆(亦作“银元”)。银号(规模较大的钱庄)。银行(hāng )。银票。 3. 像银的颜色。 银白。银发(fà)。银河(亦称“天河”、“银汉”)。银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 4. 同“垠”,边。 5. 姓。

  • 两 [ liǎng ]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 两个黄鹂。两本书。 2. 双方。 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 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 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银两造句

1、文章考察了民初汇划制度的一般情况及币制问题与钱庄的关系,分析了民初币制银两公率增加的原因和影响。

2、王老妈急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忙遣龟佣,寻个专管衙门中间事的人,先给了些银两与众差役代茶,嘱他们略坐一坐,自己三脚两步来到飞霞房中,把上项事细述一遍。

3、其实,这是预行提引案,继任盐政、盐运使勾结两淮盐商营私侵蚀预提纲引余息银两,数额有一千余万两。

4、他想了一个办法,只要是富豪的案件,必定大索其银两,然贪赃不枉法,弄清是非曲直后,以理断案,绝不枉法。

5、约莫二个时辰,只见一名胡匪从草丛里钻出来,小心翼翼的打探,接着吹了一声口哨,又钻出几名胡匪,查验完银两后,其中一人打了一声呼哨,几匹马“得得”。

6、虽是加收了若干银两,可对孙本初和杨福同这两个门外汉来说,倒比自己去撞木钟,辗转托人,重重剥削要便宜得多。

7、在他面前的桌上,有一张捐官的引单,上面除了注明他捐纳的银两数量,还有祖宗五代的姓名籍贯,再有他本人的相貌特征的描述。

8、那时候,山西人开的烟铺,回教人开的蜡烛店,和银号钱庄一样,也兑换银两

9、变通法:把纸币都取出来,换成银子,以后买东西改用银两结算。

10、传道解惑乃为师本分,月月供养你们也不曾匮缺,这银两老夫万不可受。

银两的相关词语

【银两】的常见问题

  1. 银两的拼音是什么?银两怎么读?

    答:银两的拼音是:yín liăng
    点击 图标播放银两的发音。

  2. 银两是什么意思?

    答:银两的意思是:银子、白银。因银以两计,故称为「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