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 zhì

拼音
fāng zhì
注音
ㄈㄤ ㄓˋ
繁体
方誌

方志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方志fāng zhì

  1. 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制两类。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以省为单位的方志称“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浔志》《灵隐寺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宏富是研究历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local chronicles; local records;

引证解释

  1. 见“方志”。

  2. 亦作“方誌”。记录四方风俗、物产、舆地以及故事传说等的簿册。

    《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詔观事。”
    郑玄 注:“説四方所识久远之事以告王。”
    《后汉书·西域传论》:“至於佛道神化兴自 身毒,而二 汉•方志莫有称焉。”
    《文选·左思<吴都赋>》:“方志所辨中州所羡。”
    张铣 注:“方志谓四方物土所记録者。”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余以 永平 中蒙除 鲁阳 太守会上臺下列山川图,以方誌参差遂令寻其源流。”

  3. 详细记载一地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以及诗文、著作等的史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丰富,为研究历史,特别是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全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我国历代方志八千二百馀种每种注明卷数、版本、纂修者及藏书单位可参阅。

国语辞典

方志fāng zhì

  1. 记载一地的地理环境、气候、产物、史迹跟人文的书。也作「地方志」。

    《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网络解释

方志 (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

方志就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以省为单位的方志称“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浔志》、《灵隐寺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宏富,是研究历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方志的字义分解

  •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 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 方根。平方。开方。 3. 人的品行端正。 方正。方直。 4. 一边或一面。 方向。方面。 5. 地区,地域。 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 6. 办法,做法,技巧。 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 7. 种,类。 变幻无方。仪态万方。 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 药方。 9. 违背。 方命。 10. 正在,正当。 方今盛世。方兴未艾。 11. 才,刚刚。 方才。如梦方醒。 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 土石方。 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 几方石章。 14. 姓。

  • 志 [ zhì ] 1. 意向。 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2. 记在心里。 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3. 记载的文字。 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4. 记号。 标志。 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 志子。用碗志志。 6. 姓。

方志造句

1、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

2、今天按照明清两代地方志复原的建筑群,不仅与章炳焘所留的清末旧衙署基本没有什么关系,与历史记载中的明内乡县衙也相去甚远。

3、以前,一起同过乡,一起同过窗,一起拿奖状,一起有梦想。如今,你就要穿戎装,抱枪保家乡,心怀四方志,为国争荣光。我衷心的祝福你:坚强、坚强再坚强,争光、争光、再争光。

4、在敌人的法庭上,方志敏义厌不惠地痛斥敌人的罪行。

5、张北县城西北15公里的白城子遗址,250年来一直被地方志*记载为辽代北羊城,是北方交易畜牧场所。

6、方志纯马上站起身来,应道:“是!*席,让我办什么?”。

7、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方经过浓缩了的信息库、资料库、情报库和数据库,大到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工农。

8、白崖书院少主孔庖,年方志学,却独自一人踏上格物致知之途。

9、“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是一应俱全的全面系统准确的社会综录,具有完整的权威性和资料性,是政府信息工程的重要工具书。

10、一是穷读史书典籍记载,运城及各县方志、党史文献资料,他们大都熟读,以此作为写作的基本依据。

方志的相关词语

【方志】的常见问题

  1. 方志的拼音是什么?方志怎么读?

    答:方志的拼音是:fāng zhì
    点击 图标播放方志的发音。

  2. 方志是什么意思?

    答:方志的意思是:记载一地的地理环境、气候、产物、史迹跟人文的书。也作「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