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 隐
- 拼音
- cè yǐn
- 注音
- ㄘㄜˋ ㄧㄣˇ
- 繁体
- 惻隱
- 近义词
- 怜悯 轸恤
恻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恻隐
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英compassion; pity;
引证解释
同情,怜悯。
引《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
唐•储光羲 《田家即事》诗:“我心多惻隐顾此两伤悲。”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既放其生而又追戮之是心无惻隐也。”
朱自清 《论吃饭》:“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二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恻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悲痛。
引《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惻隐而含哀。”
王逸 注:“心常惻隐含悲而念君也。”
国语辞典
恻隐
见人遭遇不幸,而生不忍、同情之心。
引《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近怜悯
恻隐的字义分解
-
恻
恻 [ cè ] 1. 悲痛。 如 恻隐。恻怛(忧伤)。恻恻(悲痛的样子)。凄恻。恻然。
-
隐
隐 [ yǐn ] 1. 藏匿,不显露。 如 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 2. 伤痛。 如 隐恻。 3. 怜悯。 如 恻隐之心。 隐 [ yìn ] 1. 倚,靠。 如 隐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恻隐造句
1、恻隐之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最主要的法则,可能也是唯一的法则。陀思妥耶夫斯基
2、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曾国藩
3、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4、如此痛快淋漓地斩草除根之际,偶尔也会动了恻隐之心。
5、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恻隐之心,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6、大幽现在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刻,难免有人会动恻隐之心;各边境加强戒备,城内一旦发现行迹可疑的人物就地处决!
7、“一、誓神以坚其心,凡能自备资斧出任查户者,类皆心怀恻隐者也。
8、(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为人性;荀子的“性恶论”。
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10、这一次之所以动了恻隐,是因他触景生情,想到当年故国与临昌战乱之时,那些流离颠沛举目无亲的流亡百姓……背井离乡、衣食成忧的百姓们,从来都是可怜的。
恻隐的相关词语
【恻隐】的常见问题
-
恻隐的拼音是什么?恻隐怎么读?
答:恻隐的拼音是:cè yǐn
点击 图标播放恻隐的发音。 -
恻隐是什么意思?
答:恻隐的意思是:见人遭遇不幸,而生不忍、同情之心。
-
恻隐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恻隐的近义词是:怜悯 轸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