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名山”的词语
共 90 条词语
-
犹言名山。镇,一方的主山。[查看详情]
-
浙江东半部、福建全省和广东东部低山和丘陵的总称。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主要由花岗岩或火山岩组成。有武夷山、雁荡山等风景名山。河流横切山脉,形成峡谷急流。多河谷盆地和河口平原。海岸曲折,多天然良港和岩岛。[查看详情]
-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俱价值,能流传后世。唐·刘知几〈上萧至忠书论史〉:「古之国史,皆出自一家,如鲁、汉之丘明、子长,晋、齐之董狐、南史,咸能立言不朽,藏之名山。」也作「藏诸名山」。[查看详情]
-
规劝教导。[查看详情]
-
不知道去那里、结果如何。[查看详情]
-
犹点污。[查看详情]
-
①.何日、什么时候。②.何、有什么。反问语气,表示没有。③.何妨。反问语气,表示可以。④.如何、怎么能够。⑤.何况。⑥.应当、应该。唐·杜甫〈画鹰〉诗:「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也作「合当 」。[查看详情]
-
指书院负责人。[查看详情]
-
①.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也作「高唐」、「阳台」、「云雨」。②.山名:(1) 位于四川省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 位于山东省肥城县西北六十里。③.县名。位于四川省的东边,与湖北省交界,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查看详情]
-
比喻不朽的著述。[查看详情]
-
山脉名。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起自大杉岭,蟠屈闽、浙、赣三省间。主干东北走浙江省中部,至大盆山,分天台、会稽、括花等山脉。南支为枫岭山脉,北支为怀玉山脉。[查看详情]
-
①.同“枕石漱流”。②.嵓,“岩”的古字。[查看详情]
-
晋·山涛的别称。晋·山简,时人亦称山公。雄性山魈。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李约﹞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江登金山,击铁鼓琴,猿必啸和。”后因以称猿猴为“山公”。[查看详情]
-
①.亦作“名山胜水”。②.风景优美的著名山川。[查看详情]
-
鹳山坐落于富阳区城东的富春江畔,海拔42.9米,面积3.46公顷,三面环水,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级景点,素有华东文化名山的美誉。[查看详情]
-
道教谓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地。即王屋山洞、委羽山洞、西城山洞、西玄山洞、青城山洞、赤城山洞、罗浮山洞、句曲山洞、林屋山洞、括苍山洞。[查看详情]
-
见“名山胜川”。[查看详情]
-
杜鹃花的别称。花开红色。也叫映山红。[查看详情]
-
山名。位于湖北省均县南一百里,为大巴山北脉,最高峰称「天柱峰」。昔真武尝修道于此,明永乐中尊真武为帝,故称此山为「泰岳」。晋谢允尝弃罗邑宰隐修于此,自称谢罗,因此又称为「谢罗山」。[查看详情]
-
藤黄科常绿乔木。又名山桔子。产于广西的一种果树。亦指其果实。[查看详情]
-
古代天子在都城之郊或名山之下朝会诸侯时,临时建筑的处所。后亦指帝王在国都之郊与群臣聚会时的临时建筑物。[查看详情]
-
在我国广柔的大地上,凡名山必建有佛寺禅院。[查看详情]
-
神仙所住的地方。比喻名山胜境。元·邓玉宾〈端正好·俺便似画图中套·朝元三煞〉:「五岳十洲,洞天福地。」明·无名氏也作「福地洞天」。[查看详情]
-
山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因五峰耸立,高出云表,顶部平整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名。山中寺院极多,为佛教圣地,因其环境清幽,佛家称为「清凉山」。道家喻为神仙府地,称为「紫府山」。为我国四大名山之一。[查看详情]
-
武当山、武夷山、天柱山、雁荡山、衡山等名山的主峰。[查看详情]
-
边远地区。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也作「遐方绝壤」。[查看详情]
-
①.亦作“规锢”。②.谓划定区域,加以封禁。[查看详情]
-
①.山名。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梵名耆阇崛。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如来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灵山或鹫峰。②.山名。即浙江杭州西湖的飞来峰。传说由印度飞来。③.山名。在广东曲江北。④.山名。在江西上饶东南。一名灵山。⑤.峰名。在山西五台山中台之东南,亦称菩萨顶。峰有真容院,黄教喇嘛札萨克居此。[查看详情]
-
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查看详情]
-
同“通都大邑”。[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