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鹦鹉”的词语
共 51 条词语
-
长江中的沙洲。在今湖北省汉阳县西南。相传东汉祢衡曾在此作鹦鹉赋,因而得名。[查看详情]
-
鹦鹉与猩猩。二者均为善于模仿人言的禽兽,故并称。语本《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查看详情]
-
会模仿人说话的鸟。指鹦鹉之类。[查看详情]
-
比喻书艺尚未成熟。犹鹦鹉之学人语仅能数句,讨巧而已。[查看详情]
-
鹦鹉与鸲鹆。皆能摹仿人语。[查看详情]
-
浅绿色的孔雀石。[查看详情]
-
①.亦作鹦鹉盏。②.鹦鹉杯。[查看详情]
-
①.亦作“臊陁”。②.梵语鹦鹉的音译。[查看详情]
-
见“鸾回”。[查看详情]
-
见“鹦鹉盞”。[查看详情]
-
无聊,空闲而烦闷。[查看详情]
-
鸟名。小黑鸟。又名祝鸠、驾犁、铁鹦鹉等。[查看详情]
-
①.鹦鹉螺。②.指鹦鹉杯。[查看详情]
-
《淮南子·说山训》[查看详情]
-
犹腥风血雨。[查看详情]
-
①.鹦鹉。相传唐时长安城富豪杨崇义,为其妻刘氏及邻人李弇所杀,埋于枯井中。当县官至杨府搜证时,案发当时唯一在现场的鹦鹉突然开口说:「杀家主者刘氏、李弇也。」于是真相大白。唐玄宗得知后,封此鹦鹉为绿衣使者,自此,绿衣使者复为鹦鹉的代称。见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鹦鹉告事》。②.邮差。[查看详情]
-
鹦鹉的鸣声。[查看详情]
-
亦作“鹦鹉盏”。[查看详情]
-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载:祢衡少有才辩,而气刚傲物。[查看详情]
-
葬鹦鹉的坟。特指唐杨玉环葬其宠物白鹦鹉的坟。[查看详情]
-
病名。由病毒引起,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喉痛、头痛、流鼻血。多由鹦鹉、鸡、鸭等传染。[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