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拼音
bǔ zhèng
注音
ㄅㄨˇ ㄓㄥˋ
词性
动词
繁体
補正

补正的意思

词语解释

补正bǔ zhèng

  1. 增补订正。

    对原版本进行了全面补正

    add and correct;

引证解释

  1. 补充修正。

    南朝 宋•何承天 《上元嘉历表》:“若谬有可採庶或补正闕谬,以备万分。”
    清•毕沅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序》:“沅 官事之暇嗜博观史籍间以所见,校正此志譌漏凡数百条又採他地理书,可以补正闕失者皆録入焉。”
    鲁迅 《<嵇康集>序》:“惟此所闕失得由彼书补正,兼具二长,乃成较胜。”

国语辞典

补正bǔ zhèng

  1. 补充缺漏修正错误。

    《宋书·卷一二·律历志中》:「若谬有可采庶或补正阙谬,以备万分。」

网络解释

补正

补正,汉语词语,拼音是bǔ zhèng,指增补订正。语出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元嘉历表》:“若谬有可采,庶或补正阙谬,以备万分。”

补正的字义分解

  • 补 [ bǔ ] 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 缝补。补葺。亡羊补牢。 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 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 3. 益处。 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 正 [ zhèng ] 1. 不偏斜,与“歪”相对。 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 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 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 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 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 正面。正本。 7. 纯,不杂。 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 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 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 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 正数(shù)。 12. 姓。 正 [ zhēng ] 1.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补正造句

1、抓住进补好时机,饮食调整肠胃脾,立冬滋补正当时,喝粥养生最合适,谷肉果蔬要多食,牛奶豆浆经常喝,白菜豆腐也要多吃,祝立冬滋补,快乐无数!

2、春季滋补正当时,几种蔬菜宜多吃;菠菜护眼抗衰老,每天五十克为好;荠菜清肝清热妙,煲汤营养吸收高;补肾益精属山药,熬粥滋补是良方。愿快乐安康!

3、从“补正前人缺漏”和“修订自身校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不断超越前贤、修订自身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4、本部分末尾对瑕疵补正机制和法定例外否认情况有所具体说明.

5、第三,任何法律人格的不完整都可以通过民法制度来补正.

6、居延汉简中蕴涵着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以补正文献记载,如烽和燧的应用、戍卒的来源及分工、屯田制、以及河西经济生活等。

7、《武夷新集》共有诗三八六首(据库本统计),《宋诗纪事补正》仅仅少收五首,而且可以判定的并不是“删汰”而是漏失。

8、但提请用人单位垂注,如用人单位在任何一方启动一审诉讼程序前补正该程序,仍将认定用人单位解除程序合法。

9、该墓葬出土文物正在研究考证之中,专家认为有关资料可补正史书阙漏讹误,对研究唐初北方民族关系史有重要意义。

10、腾龙B018镜头搭载广受好评的Vc光学防抖,大变焦镜头从广角端到长焦端,各种摄影场景都可发挥强力的抖动补正效果,使初学者也能从容拍出清晰锐利的照片。

补正的相关词语

【补正】的常见问题

  1. 补正的拼音是什么?补正怎么读?

    答:补正的拼音是:bǔ zhèng
    点击 图标播放补正的发音。

  2. 补正是什么意思?

    答:补正的意思是:补充缺漏,修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