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 书
- 拼音
-
fén shū
- 注音
-
ㄈㄣˊ ㄕㄨ
- 繁体
- 焚書
焚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焚书
销毁被认为在政治上或对社会有害或具有颠覆性的著作或图片或由有这种思想或行动的人所著的作品。
英book burning;
引证解释
烧毁书籍。多指 秦 之焚书。
引《史记·儒林列传》:“及至 秦 焚书书散亡益多。”
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史之闕文为日久矣,加復 秦 人灭学, 董卓 焚书典籍错乱非止於此。”
明•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著述·经传佚书》:“先 秦 徐福 入海时必携古经传同往,此时焚书事未起,必有壁经全书在 倭。”指 秦始皇 焚毁的书。参见“焚书坑儒”。
引唐•元稹 《赠郑馀庆太保制》:“受命有 考父 之恭待士有 公孙 之广,焚书逸礼尽所口传;古史旧章,如因心匠。”
国语辞典
焚书
烧毁书籍。
引《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网络解释
焚书 (中国明朝李贽著文集)
《焚书》,哲学、文学性著作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著。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成此书。《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他死后由门人汪本轲编辑成集、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续焚书》,5卷。两书收录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焚书 (汉语词语)
焚书是指销毁被认为在政治上或对社会有害或具有颠覆性的著作或图片,或由有这种思想或行动的人所著的作品。如:秦始皇焚书。
焚书的字义分解
-
焚
焚 [ fén ] 1. 烧。 如 焚烧。焚毁。焚化。焚香。焚书坑儒。焚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焚。
-
书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 如 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 如 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3. 文件。 如 证书。说明书。 4. 写字或写的字。 如 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5. 写文章。 如 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6. 字体。 如 草书。隶书。楷书。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 如 说书。听书。
焚书造句
1、这说明,“焚书令”所依托的是一个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同样发达的意识形态秩序。
2、以其口相传授,故经焚书而独存也。
3、阐述了秦初的学派之争及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4、****真是个人才,连焚书坑儒都能惯于怀疑,都。
5、当然,争抢帽子的风险也不小,从焚书坑儒到文字狱,有多少个脑袋搬家?帽子杀人哪!男人们紧紧抓住了各种帽子,女人只能靠边站了。
6、他们甚至出版了将韦斯特的作品,而将韦斯特曾于1933年的焚书事件中发表过煽动性演说。
7、秦始皇时期,嬴政实施暴政,焚书坑儒,毁坏了大量文学典籍。
8、每个景区由若干景点、历史故事、典故和诗文等题材组合而成,如秦王亲政、荆轲刺秦、销毁兵器与12金人之谜、焚书坑儒、秦镜高悬等诸多历史典故。
9、焚书尚见尸骸在,谁将光武视寇仇?他忍心屠城千千万,一样是替天行道洒血汗。
10、嗯!看来,仅仅焚书尚未根除祸患,曲宫,速去捉拿乱党,把他们一网打尽!
焚书的相关词语
【焚书】的常见问题
-
焚书的拼音是什么?焚书怎么读?
答:焚书的拼音是:fén shū
点击图标播放焚书的发音。
-
焚书是什么意思?
答:焚书的意思是:烧毁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