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 己
- 拼音
-
yì jǐ
- 注音
-
ㄧˋ ㄐㄧˇ
- 词性
- 名词
- 繁体
- 異己
异己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异己
志趣、见解与己不同以至敌对。亦指与己见不同或敌对的人。
例排除异已。
英alien;
引证解释
亦作“异己”。
志趣、见解与己不同,以至敌对。
引《后汉书·朱儁传》:“卓 虽恶 儁 异己然贪其名重,乃表迁太僕,以为己副。”
《宋史·岳飞传》:“时和议既决 檜 患 飞 异己。”
清•李楷 《<嵞山集>序》:“古人为人之所归而或以其异己则曰非我家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民国 二年后的 袁世凯对于异己者何尝不赶尽杀绝。”指与己见不同或敌对的人。
引《晋书·殷顗传》:“顗 见 江绩 亦以正直为 仲堪 所斥知 仲堪 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宋•王安石 《扬雄》诗之二:“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
清•顾炎武 《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巡抚削职为民擢 童蒙 为太僕寺少卿,俾之修怨於东林而斥逐异己此党祸所由起也。”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在厦大时即逢迎校长以驱除异己。异己既尽而此公亦为校长所鄙。”
国语辞典
异己
意见、志趣和自己不同的人。
引《晋书·卷八三·殷?传》:「?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宰相树置心腹,专害异己。」
网络解释
异己
异己是汉语词语,
拼音:yì jǐ
释义:1、志趣、见解与己不同,以至敌对。2、指与己见不同或敌对的人。
异己的字义分解
-
异
异 [ yì ] 1. 不同的。 如 异乎。异说。异常。异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异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异异邪说”)。异化。异性。异样。大同小异。异曲同工。 2. 分开。 如 离异。异居。 3. 另外的,别的。 如 异日。异地。异国。异乡。异类。 4. 特别的。 如 奇异。异闻。异彩。奇才异能(特殊的才能)。 5. 奇怪。 如 惊异。诧异。怪异。
-
己
己 [ jǐ ] 1. 对别人称本身。 如 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异己造句
1、, 中国的新领袖们有一种在巩固权力的过程中对打击异己分子的倾向。
2、,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3、, 他这种打击报复给自己提意见的人,纯粹排斥异己的做法,在单位引起强烈不满。
4、, 宣传反共,排除异己,反对进步,鼓励倒退.
5、, 诚信: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坦诚交流,尊重异己.
6、, 在自己沦为受害者之前,摩尔和克朗默都是不容异己的宗教铁腕人物,廷代尔身上没有这样的污点。
7、, 他们常常把“新闻自由”挂在嘴边,只不过是为了占据道义高地,为打压排斥“异己”寻找借口,给自己的非法行为、卑劣手段披上美丽的外衣。
8、, 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后,国民党当局为了消除影响,其宣传机构常常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攻击共产党“要兵不要官”、“要枪不要部队”、“吞并异己”。
9、, 前时,兰修儒以裴行寂为相,排摈异己,才杰之士芟除殆尽矣。
10、, 卖官卖爵,培植亲信诛锄异己,禁锢党人又怎么解释。
异己的相关词语
【异己】的常见问题
-
异己的拼音是什么?异己怎么读?
答:异己的拼音是:yì jǐ
点击图标播放异己的发音。
-
异己是什么意思?
答:异己的意思是:意见、志趣和自己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