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词语:

7字词语

共 279 条词语

7字词语列表
  • 第二次世界大战

    dì èr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西元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攻击波兰,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投降之世界大战。由中、美、英、法、苏等国,抵抗德、义、日等轴心国的侵略;战场包括欧、亚、非、澳四大洲;方式为陆海空之立体战。主要过程:一、自开战至一九四〇年为德国席卷欧洲期。二、一九四一年德军向苏联进军,同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欧洲战场合成世界性之全面战争。三、一九四三年义大利首宣告投降。四、一九四五年德国不支东西战线的攻击而溃败,于五月七日签降。五、日军因硫磺岛之役失利,美国于长崎、广岛投下原子弹及苏俄的宣战而于同年八月十日宣告战败投降,至九月二日正式签字。前后历时七年,人口及物质的损失较之第一世次世界大战更为惨重。[查看详情]

  • 鲁酒薄而邯郸围

    lǔ jiǔ báo ér hán dān wéi

    楚会诸侯,鲁、赵皆献酒,鲁酒淡而赵酒浓,楚的主酒吏向赵国求酒,赵不允。吏便以鲁淡酒换赵浓酒,楚王因酒淡兵围邯郸。典出《庄子·胠箧》。比喻无端蒙祸或莫名其妙遭受牵累。[查看详情]

  • 舌柔顺终以不弊

    shé róu shùn zhōng yǐ bù bì

    弊:破坏。道家认为舌软易存,齿硬易折。比喻为人、说话柔顺,才能避免祸患。[查看详情]

  • 千里姻缘一线牵

    qiān lǐ yīn yuán yī xiàn qiān

    (谚语)​比喻有缘的男女,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结为夫妻。[查看详情]

  • 为他人做嫁衣裳

    wèi tā rén zuò jià yī shang

    见“为他人作嫁衣裳”。[查看详情]

  • 树欲静而风不宁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níng

    同“树欲静而风不止”。[查看详情]

  • 谈谈辩证法问题

    tán tán biàn zhèng fă wèn tí

    列宁作于1915年。阐明辩证的发展观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区别,指出了辩证法的实质。阐明认识的辩证法问题,指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查看详情]

  • 数据库管理系统

    shù jù kù guăn lǐ xì tǒng

    用来管理数据库中数据的一组复杂的软件。把用户程序的数据操作语句转换为对系统存储文件的操作。主要由语言处理系统运行控制、系统建立和维护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包含若干个程序。[查看详情]

  • 污染者负担原则

    wū răn zhě fù dān yuán zé

    环境管理原则之一。污染环境而造成的损失应由污染者承担。多数国家确认污染者仅支付消除污染费及损害赔偿费。但也有人主张污染者应支付污染活动造成的全部环境费用。中国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查看详情]

  • 满意、舒适。唐.韩偓〈惆怅〉诗:「朗月清风难惬意,词人绝色多伤离。」《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钱大老爷打起精神,恭维得他十分惬意。」也作「惬情」、「惬心」。[查看详情]

  • 南京临时参议院

    nán jīng lín shí cān yì yuàn

    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查看详情]

  • 不如意事常八九

    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

    (谚语)​不称心的事常常发生。[查看详情]

  • 识二五而不知十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后以“识二五而不知十”谓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查看详情]

  • 五讲四美三热爱

    wǔ jiăng sì měi sān rè ài

    我国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详“五讲四美”、“三热爱”。[查看详情]

  • 邯郸学步的意思

    hán dān xué bù

    相传战国时期,燕国有个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看到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著学。结果不但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庄子.秋水》。后用来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歧路灯.第一○一回》:「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作「学步邯郸」。[查看详情]

  • 一口不能着两匙

    yī kǒu bù néng zháo liăng chí

    古谚。犹言贪多嚼不烂。[查看详情]

  • 六一国际儿童节

    liù yī guó jì ér tóng jié

    全世界儿童的节日。1949年决定以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查看详情]

  • 远水解不了近渴

    yuăn shuǐ jiě bù liăo jìn kě

    犹言远水不救近火。语出宋陈师道《乌呼行》:“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查看详情]

  • 饮湖上初晴后雨

    yǐn hú shàng chū qíng hòu yǔ

    诗篇名。北宋苏轼作。共二首,第二首尤为著名,全文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中将晴、雨不同气候下的西湖比喻作不同妆饰的西子(西施),取譬生动自然,广为后人传诵。[查看详情]

  • 俄国农奴制改革

    é guó nóng nú zhì găi gé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农民反抗运动,农奴制日益暴露出其腐朽落后性,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更促进了反农奴制运动的高涨。沙皇政府被迫于1861年3月发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获得份地要缴纳高额赎金。改革虽然废除了农奴制,但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查看详情]

  • 唐宋八大家文钞

    táng sòng bā dà jiā wén chāo

    总集名。明代茅坤编选。一百六十四卷。选录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八家散文,并加评论,旨在以八家之文为文章规范,宣扬唐宋派的文学观点。[查看详情]

  • 文化生活出版社

    wén huà shēng huó chū băn shè

    1935年5月,巴金等创办于上海。初名“文化生活社”,同年9月改名。曾编辑出版《文学丛刊》、《现代长篇小说丛书》、《译文丛书》等。1954年并入新文艺出版社(现上海文艺出版社)。[查看详情]

  • 吃到五谷想六谷

    chī dào wǔ gǔ xiăng liù gǔ

    ①.亦作“吃到五谷想六谷”。②.谓贪得无厌。[查看详情]

  • 葛洲坝水利枢纽

    gé zhōu bà shuǐ lì shū niǔ

    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在湖北省宜昌市区西、长江三峡出口处以东。1988年建成。大坝高70米,库容15.8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275万千瓦,年发电量157亿千瓦小时。设有三个船闸,江轮可通过船闸上下行驶。[查看详情]

  • 泡利不相容原理

    pào lì bù xiāng róng yuán l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之一。指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该原理阐明每个轨道只能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由于每个电子层可能有的轨道数为n2,所以,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个。由物理学家泡利提出,故名。[查看详情]

  • 人生七十古来稀

    rén shēng qī shí gǔ lái xī

    (谚语)​自古以来活到七十高龄的人并不多见。[查看详情]

  • 舍着金钟撞破盆

    shè zhe jīn zhōng zhuàng pò pén

    比喻拼着作很大的牺牲。[查看详情]

  • 巧妻常伴拙夫眠

    qiăo qī cháng bàn zhuō fū mián

    (谚语)​能干的女子总是嫁给笨拙的丈夫。比喻夫妻不相配。元·武汉臣也作「巧妇常伴拙夫眠」。[查看详情]

  • 众人捧柴火焰高

    zhòng rén pěng chái huǒ yàn gāo

    亦作“众人拾柴火焰高”。[查看详情]

  • 凿井得铜奴得翁

    záo jǐng de tóng nú de wēng

    谓事出偶然,意外巧合。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引汉应劭《风俗通》:“河南平阴庞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失其父。时俭三岁,弟纔襁抱耳。流传客居,庐里中凿井,得钱千余万,遂温富。俭作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仓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余,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灶下助厨,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客罢,婢语次说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说不可道也。穷志(诘)具白。母谓婢试问其形状。奴曰:'家居邺时,在富乐里宛西,妇艾氏女,字阿横,大儿字阿嶷,小儿曰越子。时为县吏,为人所略卖。阿横右足下有黑子,右胲下赤志如半栉。'母曰:'是汝公也。'因下堂相对啼泣,儿妇前为汝公拜,即洗浴身见衣被,遂为夫妇如初。时人为之语曰:'庐里诸庞,凿井得铜,买奴得公。'”[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