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字词语
共 279 条词语
-
又称“库木土拉石窟”。在新疆库车县城西南。开凿于公元3世纪,洞窟内壁画最早属于南北朝。现存七十二窟,窟内塑像全毁,壁画保存较完整,主要是盛唐时期的作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看详情]
-
同“燕雀安知鸿鹄志”。[查看详情]
-
驻外国的外交机构和执行外交任务的外交代表在国外享有的特殊权利。主要有:人身、住所、办公处、私人财产、档案文件不可侵犯;享有通讯、旅行以及在特定场合使用国旗、国徽的自由;不受驻在国刑事、民事和行政管辖;免纳捐税和关税等。外交人员家属亦享有该特权和豁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人员必须遵守驻在国的法令,不得干涉驻在国的内政。[查看详情]
-
(谚语)夫妻之间的争吵,极易消除。[查看详情]
-
谓科举时代士人为考取功名,长期闭门苦读而不为世人所知。[查看详情]
-
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能产生大力量。[查看详情]
-
至友相逢,千杯恨少。意谓双方情意投合,十分谈得来。[查看详情]
-
中国故事片。根据苏童《妻妾成群》改编。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年代国际有限公司1991年联合摄制。倪震编剧,张艺谋导演,巩俐、何赛飞主演。女大学生颂莲嫁给妻妾成群的陈佐千当了四姨太。妻妾们为了争宠,明争暗斗,结果导致三姨太因偷情被处死,颂莲也被逼成疯。然而,陈佐千却又娶了年轻的五姨太。[查看详情]
-
不忧虑人民寡少,只担心财富不能平均。[查看详情]
-
比喻做事认定方向,决不反悔。[查看详情]
-
由国际体操联合会举办。始于1903年。每两年举行一次。1922年后改为每四年一次,与奥运会相间举行,1978年后又改为每两年一次。最初只有男子项目,1934年开始增设女子项目。1954年起确定现行比赛项目:男子有单杠、双杠、吊环、鞍马、跳马和自由体操六项;女子有高低杠、平衡木、跳马和自由体操四项。每项均包括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查看详情]
-
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初流行于西欧的美术样式。它力求恢复古典美术(主要指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传统,追求古典式的宁静,重视素描,强调理性。代表人物有法国画家大卫、安格尔等。[查看详情]
-
存取信息时,只能按存储单元的位置,顺序地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存取的存储器。最典型的是磁带存储器。[查看详情]
-
中国传统名称为“海参崴”。俄罗斯远东区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市。人口60万(198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和北冰洋航线的终点。工业以造船、鱼类加工为主。原属中国,1860年被帝俄割占。[查看详情]
-
油画。法国普桑作于1638-1639年。亚卡第亚是希腊传说中的幸福之地。画面表现三个身着古典装束的牧人正在辨认一座墓碑上的铭文:“我曾住在亚卡第亚。”而另一个身穿古典服装的妇女则沉静地站在一旁。作品构图平稳,富有悲剧性的金色色调,柔和而灿烂。[查看详情]
-
语本指在千里之外就把人挡住。比喻态度高傲,毫无商量转圜的余地。[查看详情]
-
(谚语)兔子为防敌人发觉巢穴所在,而不吃窠边的草。比喻不在乡里做坏事或不去侵犯周围人的利益。也作「兔子不吃窝边草」。[查看详情]
-
比喻对事情寻根究柢。也作「打破沙锅璺到底」。[查看详情]
-
比喻两方面都顾到。[查看详情]
-
(谚语)兔子不吃自己窝旁的草,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比喻不在乡里作恶或不侵犯周围人的利益。也作「兔儿不吃窠边草」。[查看详情]
-
古代传说中认为神仙衣裳,非用人间针线缝制,故无缝痕。见《太平广记.卷六八.灵怪录引郭翰事》。后比喻做事精巧,无隙可寻;或指诗文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痕迹。[查看详情]
-
古谚语。形容郑玄学识渊博,家畜亦受其影响。[查看详情]
-
比喻自欺欺人。参见「盗钟掩耳」条。[查看详情]
-
谓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查看详情]
-
报告文学。魏巍作。1951年发表。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某连战士在松鼓峰战斗中,以被汽油弹烧着的身体扑向敌人同归于尽,战士马玉祥从烈火中救出朝鲜儿童以及战士们在防空洞里,边和着雪吃炒面边谈论理想的生动片断,揭示了一个主题,即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查看详情]
-
比喻盲目地工作。[查看详情]
-
璺,陶瓷的裂痕。打破沙锅璺到底指沙锅被打破,裂痕从顶到底。比喻对事情寻根究柢。元·吴昌龄元·王实甫也作「打破砂锅问到底」。[查看详情]
-
歇后语。隐射忘八。[查看详情]
-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所做的测定电子电荷的实验。1907-1913年密立根用在电场和重力场中运动的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查看详情]
-
书名。德国歌德所作的哀情小说,叙述少年维特热恋女子绿蒂,以至自杀的故事。全篇用书信体写成,文辞瑰丽流畅,表现青春的喜悦与悲哀,尤淋漓尽致,为歌德的自传,曾风行一时。[查看详情]